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联系电话:010-85824801
公司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东十里堡路1号楼未来时11层1106室
邮箱:service@jetmed.net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
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(下)
来源: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时间:2017-09-05

介入路径

1.股动脉路径

股动脉比较粗大,穿刺成功率高。缺点是术后卧床时间长,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,如:出血、血肿、假性动脉瘤、动静脉瘘和腹膜后血肿等。

2.桡动脉路径

术后压迫时间短,无需卧床,患者不适感较股动脉路径轻,而且并发症较少,因此逐渐成为目前PCI治疗的首选路径。

相关药物

1.阿司匹林

术前3-5天开始服用,每天100-300mg。术后每天100mg,长期服用。

2.氯吡格雷

术前4-6天每天服用75mg或术前6小时负荷300mg。术后每天服用75mg,维持1个月到1年不等,根据支架的种类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。目前还有一些同类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在研发当中,包括普拉格雷、替格瑞洛等。

3.血小板IIb/IIIa受体拮抗剂

阿昔单抗、依替巴肽和替罗非班等。均为静脉药物。

4.肝素

静脉应用。主要在PCI术中使用。

5.低分子肝素

皮下注射。伊诺肝素、那曲肝素、达肝素等。

6.凝血因子Xa抑制剂

皮下注射。磺达肝癸钠。

7.直接凝血酶抑制剂

静脉应用。比伐卢定、阿加曲班。

并发症

1.冠状动脉痉挛

在冠脉造影或介入过程中,冠状动脉局部或弥漫的持续性收缩造成管腔狭窄,甚至闭塞。发生率在1%-5%之间。冠脉痉挛可以为自发,也可以为对比剂或器械操作诱发。冠脉痉挛时可无明显症状,也可出现明显的缺血症状,如胸痛、心肌梗死、心律失常,严重时可导致死亡。冠脉痉挛发生时可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或钙拮抗剂。

2.冠状动脉穿孔

比较罕见,但危害较大。表现为造影剂外渗至心包内,严重时可导致心包积血、心包压塞。大多数冠脉穿孔与介入操作有关,比如:导丝穿透血管壁;旋磨导致血管壁组织损伤;球囊膨胀过大导致血管壁过度拉伸等。另外,冠脉血管迂曲、钙化、成角或闭塞病变,在操作过程中也易导致冠脉穿孔。女性、高龄、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全也是发生冠脉穿孔的高危因素。

3.冠脉夹层

多见于球囊预扩张病变时,是导致冠脉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。表现为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、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可见内膜片。

4.冠状动脉急性闭塞

PCI时或PCI后冠脉血流发生阻滞或减慢,是PTCA的主要并发症之一,可以导致心绞痛、心肌梗死甚至死亡。支架应用后,冠脉急性闭塞的发生率明显减少。

5.支架内血栓形成

为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。分为急性血栓形成(术后24h内)、亚急性血栓形成(术后24h-30天)、晚期血栓形成(术后30天-1年)和极晚期血栓形成(术后1年以上)。

6.慢复流或无复流

是指PCI时心外膜大冠状动脉血管已解除狭窄,但远端前向血流明显减慢或丧失,心肌细胞灌注不能维持的现象。其原因复杂,确切机制尚不清楚,可能是由于血栓或斑块碎片栓塞远端微血管引起。

7.支架脱落

较少发生。与病变特征、器械以及术者操作等因素有关。

8.周围血管并发症

股动脉途径穿刺可见的并发症有血栓、栓塞、出血、血肿、腹膜后血肿、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。桡动脉途径可见的并发症有桡动脉痉挛、闭塞、前臂血肿、局部出血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等。

9.出血并发症

由于PCI术前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,术中需要给予静脉肝素抗凝,所以围手术期的出血是PCI较为常见的并发症。主要包括:穿刺部位出血、消化道出血,甚至可发生脑出血。因此,对于出血高危患者应当合理应用抗栓药物,纠正可逆转的危险因素,尽量防患于未然。

10.对比剂肾病

应用含碘的对比剂后,部分患者会发生肾损伤,发生率小于5%。多见于术后2-3天内,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比使用对比剂前升高25%或0.5mg/dl。多可自行恢复,极少数发生不可逆的肾损伤。


《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》

2016.09.06